Back to Top
最新消息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奉「綠能環保」為圭臬 台達持續擦亮創新招牌


2019-05-06
瀏覽數:2544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奉「綠能環保」為圭臬  台達持續擦亮創新招牌

成立於 1971 年,台達即將走過半個世紀,即使歲月流轉、產業情勢更迭,台達依然屹立,關鍵在於台達從來不會任自己沉浸於過往榮光,而是會透過不斷的創新及轉型持續擦亮品牌。

因此,在穩坐全球電源與散熱管理龍頭寶座多年後,挟雄厚的電力電子核心技術,台達積極投入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資料中心、通信電源、可再生能源、視訊與監控、電動車充電等解決方案,甚至在 2017 年啟動了組織再造計畫,以確保台達能夠更為聚焦且更靈活地回應全球市場的快速變化。

不過,無論轉型及業務方向如何改變,台達的核心價值不變,始終以「環保 節能 愛地球」為經營使命,提供高效、可靠的節能產品與服務,建立蜚聲國際的「系統整合與解決方案的工業品牌」,在各個領域發揮強大的正面影響力。

組織改造 迎接智能製造時代

  科技在這 100 年以來飛躍進展,身處科技產業領域的公司必須在更短時間內抓對趨勢,並且做出正確判斷及回應,這是現代科技公司的求生及求勝之道,也是創新能量的展現。台達在 2017 年做了很好的示範,啟動了公司四十年來的最大一次改造,將集團內的事業群整合為「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基礎設施」這三大範疇,根據業務需求調整組織並以解決方案概念對應客戶。在電源管理與散熱管理累積的堅實基礎上起跳,台達要確保未來的每一次跳躍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上升,每一分力量都用在最具成長性的產業上。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強調,「我們的組織變革是直接面對市場。」基於此原則,現在整合於台達三大業務下的項目如列:「電源與零組件」包括零組件、嵌入式電源、風扇與散熱管理、汽車電子、商用產品及移動電源;「自動化」則有工業自動化與樓宇自動化;「基礎設施」則包括資通訊基礎設施以及能源基礎設施。就現階段來看,「電源與零組件」佔整體營收約 50%、「自動化」約17%、「基礎設施」則佔 33%


  「雖然電源及零組件貢獻的營收仍超過五成,自動化僅約一成多,但這個領域卻是成長最快速的,」海英俊直指,「智能製造絕對是臺灣未來轉型出路。」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自動化及智能製造首要解決的是眼前急迫的缺工、工資高、工人流動率大等問題,另一個目標則是實現少量多樣化的生產方式。












   全世界都在談智能製造,台達當然也不例外,但是台達的作法與眾不同。由於智能製造的「智能」水準與時俱進,所以台達設立了智能製造部門,自己設計智能機台及持續改善軟硬體,不用受制於外包商而有所妥協,這讓台達始終能追逐最高水準的智能製造。事實上,台達從 20 多年前就成立機電事業群,並投入工業自動化,隨著工業 4.0時代來臨,台達延續以往基礎,於 2015 年開始投入智能機台與產線等相關領域,且在自家工廠運作成功後,積極向外推廣智能產線解決方案,為廣大製造業推進智能製造目標,讓工業 4.0 的落實不再遙不可及。


建立獎勵制度 激發創新點子


  台達的創新落實在公司經營的每個層面,創新持續發生在台達的每一個角落,這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從海英俊的創新理念說起,「企業畢竟是要賺錢的,我們的創新終究要落實成商品,進而產生商業價值,因此,創新的最大動力仍舊是來自市場驅力,我們必須搶在別人面前看到客戶或消費者的需求,進而找出比傳統方法更好的解決之道。」海英俊說。


  例如,手機持續輕薄化,散熱問題該如何解決?客戶要求風扇得要薄到 3mm 的程度,才能裝進手機裡,這個簡單要求,卻讓台達煞費苦心。幾經尋覓,實現薄型風扇的答案赫然存在自然界中,台達工程部門從蜻蜓的薄翼得到靈感,利用「仿生」概念找尋輕薄卻強韌的材料,成功打造出極薄卻又強固的散熱風扇,解決了手機業者的難題。


  其實,這不是台達首次師法大自然找出解決之道。約莫在三年前,台達苦於無法解決風扇太吵的問題,負責專案的一位工程師非常喜歡到基隆欣賞老鷹雄姿並拍照,看著看著,他發現有一種被稱為「隼」的老鷹,牠的翅膀尾端竟是往上翹的,於是他研究此種翅膀形式的流體力學運作原理,持續修改扇葉角度,最終結果是風扇運轉噪音少了5dB,還附送了出風量變多的好處。從這兩個例子,海英俊指出,「工程師必須常保好奇心,但不要總是追求橫空出世的創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值得的創新,更直接地說,能賺錢的創新才稱得上是好的創新。」


  以上述的薄型風扇來說,絕對就是能賺錢的好點子。搶在別人之前成功產出,全世界現在只有台達做得出這項產品,客戶沒有其他選擇,價格自然就能喊高,「兵貴神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科技業也是一樣,不是以大吃小,而是以快吃慢。」海英俊強調。


  台達員工在閒暇時觀察蟲魚鳥獸就可以得到創新啟發,或也能歸功於「台達創新獎」的激勵,以上兩項創新皆曾獲得此項榮耀。台達於 2008 年設立「台達創新獎」,旨在營造企業內部創新文化,獎項區分為技術與產品、流程改造及新事業模式等面向,歷年已選出近 50 個優勝團隊,頒發總獎金累計超過新臺幣 4,000 萬元。


  台達對於創新研發極為重視,這樣的文化也顯現在台達電源產品效率的逐年提升,目前效率都已經在 90% 以上,尤其通訊電源效率已可達到世界最高的 98%、太陽能電源轉換器效能可達 98.8%,車用直流電源轉換器(DC-DC Converter) 效能可達 96%,均為業界領先。值得一提的,早在 2012 年,台達即研發出全球首款符合 "80 PLUS" 鈦金級伺服器電源,效率高達 96%


  「在各種創新中,相較於產品及技術創新,我認為事業模式的創新是最難的,所以這方面獎項得主常常從缺。」海英俊很高興能在 2015 年頒出十年來的一個「台達創新獎-新事業模式」獎項,得獎的是台達印度團隊的 ATM 監控解決方案。


  多年來,印度 IT 廠商 Mphasis 僅使用台達的不斷電系統產品,經深入合作後,了解到台達通訊應用的解決方案還能提供監控功能,於是雙方針對銀行提款機設備合作推出監控與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Protecht。在印度,銀行的 ATM 面臨嚴重的偷搶及破壞問題,所以大多配備警衛站崗保護 ATM Protecht 方案則是透過智慧影像分析技術,可以即時識別手上持有武器或戴安全帽的提款機使用者,並立即啟動防盜系統及報警監控作業。此外,利用台達的不斷電電源產品與智慧遠端遙控能源管理技術,Mphasis 得以更密切管理每一個提款機站,進而減少銀行客戶的整體管理費用。


  海英俊表示,「台達的綠色節能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協助當地銀行提升競爭力,這就是創新事業模式所能產生的強大力量。」


關懷社會 實踐企業公民責任


  台達的創新例子不勝枚舉,數據則能很好地說明其創新能量之龐大。台達 2017 年營收達 7,343 百萬美元,而台達每年皆會投入 6% 7% 營收於研發上,2017 年更高達7.2%;台達於全球廣設研發中心,擁有超過9,000 名研發工程師。來自外界的肯定也始終不斷,例如,根據 PwC 全球創新一千大企業調查,台達名列 2016 全球創新企業前300 強,以及台達連續八年入選臺灣 20 大國際品牌,品牌價值達 2.66 億美元。


  「台達的創新不只落實於公司的業務擴展及產品研發上,也體現在我們對社會的關懷上。」台達發言人暨企業永續發展部資深協理周志宏特別強調此點,「能源與氣候教育推廣、綠建築概念普及和人才培育,是我們的三大關心主軸,我們希望能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素養,讓社會更美好。」


  其實,從台達創辦人鄭崇華成立台達的第一天開始,環保節能就是該公司不變的理念,我們可以在台達的各項解決方案及節能專案中看到這樣的核心價值展現,例如過去十多年來,台達在全球打造了 26 座廠辦及學術捐贈的綠建築,其中獲得認證的綠建築於2017年共節電1,490萬度電,相當於9,268噸碳排。台達同時致力於提升電源產品的效能,從 2010 年起到 2017 年間,共為全球客戶節省約 243 億度電,相當於減少 1,296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值得一提的,台達對於人才培育十分重視,對內提供完整的員工發展培訓計畫;對外則是長期投入人才養成,具體措施包括建構 DeltaMOOCx 線上學習平台、舉辦台達盃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等,從科大、高中職階段開始育成產業需求的未來人才,「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就能充實產業面的相關知識,畢業後就可學用合一。」海英俊指出,「產業人才的缺乏,這會是臺灣企業的一個隱憂,很多人都看到這個問題,我們選擇起而行來解決這個問題。」台達以一家企業之力造福社會,從台達的無數成果可以證明,創新是理念,更是可以帶動改變的真實力量。